
400 825 3337
日前,《沈陽市“十四五”城市民用供熱規劃》發布,提出到2025年,清潔取暖率將提升至100%,清潔能源供熱比例將增加至20%。規劃明確,至2025年,計劃新增空氣源熱泵供熱70萬平方米;至2030年,計劃再新增空氣源熱泵供熱700萬平方米。空氣源熱泵供熱工程計劃投資1.0193億,其中設備購置費8452萬。
沈陽市現狀供熱格局具有6大特點,一是供熱體量大;二是燃煤占比高;三是鍋爐數量多、單體噸位小且排放標準低;四是供熱能力總體過剩但分布不均;五是熱力管網缺少互聯;六是供熱企業數量多且普遍規模小。
在滿足供熱安全的基礎上,結合清潔取暖工作要求和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戰略目標等,提出規劃期內清潔取暖率和清潔能源比例2項指標目標,其中,清潔取暖率從目前的38%,到2025年提高到100%,并且2025年以后新增的供熱需求全部由清潔供熱方式覆蓋;清潔能源比例從目前的4.2%,到2025年增加到20%,并力爭到2030年進一步增加到32%。
在熱源建設方面,通過遠距離長輸供熱、熱電廠擴建以及天然氣、地(水)源熱泵、污水源熱泵、空氣源熱泵、電蓄熱鍋爐等清潔能源供熱項目的建設,擴大城市供熱能力,同時對具備條件的燃煤鍋爐逐步實施替代拆除和停運備用,并對保留運行的具備改造條件的大型燃煤鍋爐進行超低排放改造,提高排放監管水平。目標為按時完成供熱領域“碳達峰”任務,力爭在規劃末期實現二環內供熱“無煤化”。
供熱方式
沈陽市城市供熱90%以上依靠燃煤熱源,且燃煤鍋爐總體呈現小而多的特點。在我國全面推進“雙碳”目標戰略背景下,結合北方地區推進清潔取暖和大氣污染治理工作要求,沈陽市正有序推進供熱減煤工作,調整能源結構,優化供熱格局,推進大氣污染治理,緩解氣候變化。
未來城市供熱系統將在保障供熱安全的前提下,持續以清潔低碳發展為導向,逐步構建以清潔能源、超低排放標準的大型燃煤熱源、遠距離長輸供熱3大類供熱方式協同應用的供熱格局,具體劃分類型如下表所示。
表 供熱類型劃分
(1)清潔能源供熱
清潔能源供熱方式包括天然氣、電蓄熱鍋爐以及可再生能源供熱,總體具有清潔、低碳、布局靈活等優勢特點,可重點在公共建筑和新建建筑中使用。另外,天然氣供熱應結合氣源保障、基礎設施建設、碳排放量等情況科學制定發展規模,因地制宜采用分布式天然氣鍋爐和分散式燃氣壁掛爐的形式。
(2)超低排放標準大型燃煤熱源
超低排放標準是指燃燒排放的粉塵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分別不高于10毫克/立方米、35毫克/立方米、50毫克/立方米。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的熱電聯產和燃煤鍋爐屬于清潔供熱方式,在減少大氣污染的同時,能夠有效利用現有供熱方式,在經濟效益、供熱效率和運行穩定性方面具有一定優勢。
(3)遠距離長輸供熱
在“大溫差、長距離”供熱技術的支撐下,集中供熱半徑突破了20公里的常規限制,城市周邊60公里甚至更遠的熱源都可以納入城市的供熱體系,統籌調配富裕的供熱能力,實現城市間資源共享。
清潔能源供熱
沈陽市既有清潔能源供熱面積2100萬平方米,占比4.2%;力爭到2025年,新增8900萬平方米,總量達到11000萬平方米,占比達到20%;力爭到2030年,再新增7500萬平方米,清潔能源總量達到18500萬平方米,占比達到32%。
表 清潔能源計劃新增情況
低溫型空氣源熱泵技術已較為成熟,在零下20℃情況下,制熱系數可達到2.0左右,較電鍋爐、電暖氣等電直熱供熱方式具備顯著節能優勢,可在學校、寫字樓等公共建筑和新建建筑中進行應用。
至2025年,計劃新增空氣源熱泵供熱70萬平方米;至2030年,計劃再新增空氣源熱泵供熱700萬平方米。
表 至2025年計劃新增空氣源熱泵供熱項目
項目建設投資約356.7億元,其中清潔能源供熱工程投資53.4345億元(天然氣8.5403億、污水源熱泵供熱工程5.6757億、地(水)源熱泵供熱工程18.5346億、空氣源熱泵供熱工程1.0193億(設備購置費8452萬)、電蓄熱供熱工程11.6090億、生物質集中供熱工程8.0557億)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kernol.net/article/industry-news/1405.html